加强国内勘探开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研发和新技术应用,加大低品位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推进原油增储上产。
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大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落实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大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力度。
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能源领域,形成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格局。2012年以来,中国先后成为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成员国、国际能源宪章签约观察国、国际能源署联盟国等。(三)能源科技水平快速提升持续推进能源科技创新,能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成为推动能源发展动力变革的基本力量。能源绿色发展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到重要作用,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1%,超过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建设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等电能量交易和辅助服务交易相结合的电力市场。
发展先进采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稳定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等东部老油田产量。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累计发电装机容量20.1亿千瓦,2019年发电量7.5万亿千瓦时,较2012年分别增长75%、50%。收购:7.9亿元,近1.2GW 国内、外电站收购并行除了提前布局抢占光伏规划容量外,收购优质的光伏电站成为国企扩大光伏下游版图的最直接手段。
2020年我国光伏竞、平价项目规模共计67GW,其中竞价项目26GW,平价项目33GW,竞价转平价项目8GW。整体看来,国家电投今年签约的光伏项目有两大特点,一是项目规模扩大,二是项目类型偏向一体化。结合今年国家电投签约光伏项目类型来看,未来几年光储、风光储、风光储氢等一体化项目或许会成为其项目投资重点。2020年已经过去,与2021年一同到来的还有万众期待的十四五,在十三五期间,国家电投在光伏等新能源领域均取得了不错成绩,相信在十四五期间仍会不断前行。
竞、平价:总规模4.93GW,竞、平价项目稳居榜首除了利用自身优势提前跑马圈地外,国家电投2020年在国家年度光伏规划中,也是一马当先。10月底,其电力装机总容量已达167GW,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53.3%,作为我国风、光、水、火、核发电类型最齐全的传统发电企业,国家电投已然成功转型为国内清洁能源装机第一位的绿色智慧能源企业。
据了解,截至2020年8月,国家电投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已达22.7GW。签约:超500亿元签约新能源 一体化项目占近四成而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12月31日,国家电投及旗下公司已相继签约25个涉及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超566.2亿元,其中已明确的光伏项目规模达13.06GW,地点遍布甘肃、广西、山东、山西、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辽宁、内蒙古、陕西、新疆、云南、上海16个省区。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0年国家电投共收购1.192GW光伏电站,交易总额79180.25万元。其中,对于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布局一项,钱智民强调要在储能、氢能、分布式光伏平台的领域,打造独角兽企业。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企布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的步伐明显加快,其中,又以国家电投最为明显。项目规模上,光伏装机规模在1GW以上的项目有6个,分别是新疆石河子市2GW平价光伏项目、河南商城1GW光伏扶贫项目、国家电投榆社1GW风光储项目、信丰生态综合利用光伏发电项目(2GW)、甘肃酒泉2.2GW光储一体化智能光伏发电项目和江西会昌县1GW光伏发电基地项目自年初以来,国企收购光伏电站规模2GW以上,交易金额约为53亿元。这些企业抓住了市场的机遇,也顺应了时代的变化。
累计装机方面,国家电投以超25GW断层式登顶。最大的光伏电站EPC企业特变电工也在电站方面继续扩大资源,稳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这折射出,因为土地原因,令光伏电站初始投资增加,或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2007年光伏产业的平均成本高达每瓦60元,五年后降低至每瓦10元,而2020年的发电成本已经降到了每瓦3元,是2007年的5%。
该公司打造了太阳能电站YieldCo金融平台,并急速扩大电站规模。《2019中国光伏电站资产交易白皮书》数据显示,国内电站交易市场在531新政后的交易容量、金额超过了前三年总和,共计完成11起交易,交易量达1295MW,交易金额近90亿。2019年,中广核累计光伏装机为5.19 GW,截至2020年上半年其累计光伏装机为5.24GW,中广核竞、平价项目共计3.06GW。这也导致,现金流稳定的央企在2020年的电站项目获批规模呈翻倍增长趋势。在央企高投资热情的加持下,光伏电站的市场空间增大,使得这场游戏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光伏电站已经成为抢占光伏市场的必争之地。彭博新能源财经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光伏电站资产交易规模可能出现较大规模提升。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神秘资本大鳄郑建明携顺风光电以黑马之姿收购了光伏标志性企业无锡尚德事件。2011年当年光伏发电价格为每度1.15元,最高时,电站每发一度电就能享受超过0.7元的补贴,此后国家6次下调光伏发电指导价,补贴逐年退坡。
另此前专注于水电、风电等项目开发的投资商也将目光转投于光伏电站,国家能源集团便是其中之一。基于往年交易规模占累计装机比例进行估计,公开披露的交易规模可能从过去每年2-3GW上升至 5GW左右。
实际上,在庞大的新能源增量面前消纳问题的解决尤为迫切,在成本降低的现实面前则更加势在必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12月10日在2020年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表示,初步预计,2020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为3500万千瓦,将持续八年保持全球第一。
实际上,降补贴一直印刻在光伏产业的发展路径中。其中,国家电投、华能、三峡、大唐、中广核等为代表的央、国企规划光伏电站项目规模超过32GW,占比超83%。朱明指出,切实完善和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保障机制也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预见的是,为实现中国承诺的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新能源占比将大幅增加。
以中国象山港网披露的象山长大涂滩涂光伏项目为例,该项目装机容量约为300MW。在2020年竞价结束后,大唐等央企已经开始进行土地资源储备。
此前,财政部、发改委、能源局下发的文件中曾明确:补贴一年下发一次;优先发放光伏扶贫和户用光伏项目;新增装机项目及时发放补贴不拖欠。消纳与土地问题,包括明确没有优惠且基本逃不开的土地使用税、有限的土地资源、高昂的土地租金也将影响光伏电站的并网装机。
不料,2018年531新政颁发,上述民营企业纷纷出手光伏电站。国家电投、大唐以项目开发总规模超4GW的优势遥遥领先。
根据媒体统计,2020年可统计的光伏电站总交易规模为6.3GW,总交易金额超2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有以中国能建系、中国电建系的若干设计院在纷纷进入光伏电站EPC业务,以特变电工、阳光电源、隆基、正泰、晶科电力、阿特斯等为代表的民营光伏设备企业也开始大规模切入这一领域。从本质上看,光伏电站投资是一种融资游戏,光伏电站的采购环节一旦开启,庞大的资金需求便会跟进。而单靠央企的投资很难完成每年约8000万到一亿千瓦的投资规模。
2020年光伏电站交易则更为活跃。从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始,央企和国企收购光伏电站的量明显增加,总占比达到43%。
此后郑建明在光伏电站领域挥金如土,先后收购多家企业的光伏电站资产。亟需变革然而,光伏电站空间令企业侧目的背后,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待解。
据业内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国家电投、大唐、华能、国家能源集团、三峡等在内的企业共投资超20GW光伏项目,粗略统计涉及金额超3000亿元。2020年上半年,华能集团新能源项目开工46个、共计4.2GW;新增并网945MW。